野史百科-专注历史的百站网站

热门搜索: 后宫 杨贵妃 蒋介石

你不知道的颜真卿,大书法家为何死于战场?

位置:首页  »  人物野史  »  你不知道的颜真卿,大书法家为何死于战场?
日期:2023-03-28 04:20热度:加载中...

你不知道的颜真卿,大书法家为何死于战场?

  历史百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颜真卿的故事,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,和大家一起分享。

  在《三国演义》中,李恢去劝马超投降时,李恢一进门,马超就对他说,我这几天刚刚磨好一把剑,实在不知道它够不够锋利?你现在劝我吧,如果你的言词能说动我,啥也好说;否则,我就拿你试剑了。

  因为类似的原因,皇帝希望有人劝朱泚迷途知反时,一时没人敢接这个茬。

  因为朱泚已叛乱了,现在局势对皇帝好像也不利,你去劝说朱泚。如果能说动朱泚,自然啥也好说,否则他肯定会拿你试剑的。

  但是这种场景,也实在太尴尬了,因为皇帝希望用政治攻势解决朱泚的问题,但是人们竟然都因为怕死,就没有人敢接这个茬,这叫什么事呢?

  卢杞及白志贞言于上曰:“臣观朱心迹,必不至为逆,愿择大臣入京城宣慰以察之。”上以诸从臣皆畏惮,莫敢行。

  要知道,有资格去劝说朱泚的人选,是非常有限的。因为皇帝必须得派一个位高权重的人去,否则朱泚肯定会认为皇帝没有诚意,更会感觉皇帝身边的人都对他充满了猜忌。否则,怎么没有一个位高权重的人敢前来劝说自己呢?

  最后,有一个大哥级的人物自告奋勇去劝说朱泚,结果呢?他没有说动朱泚,于是因此死了。

  溆退而告人曰:“食其禄而违其难,何以为臣!吾幸托肺附,非不知往必死,但举朝无蹈难之臣,使圣情慊慊耳!”遂奉诏诣。泚反谋已决,虽阳为受命,馆溆于客省,寻杀之。

你不知道的颜真卿,大书法家为何死于战场?

  在《三国演义》中,最初,诸葛亮计划亲自去劝说马超投降。

  问题是,刘备一听诸葛亮去冒险做这种事,那是拼命劝阻。因为诸葛亮去劝说马超不成,让马超砍了头,那刘备的损失可就大了。问题是,诸葛亮说了,派去的人级别不够,马超怎么能相信我们的诚意呢?

  历史上,有很多大哥级的人物劝说敌人投降时。对方的条件通常就是,我不相信你的诚意,如果你有诚意,就亲自到我的地盘来!面对这种条件,很多大哥级的人物就选择进入对方的地盘。而对方通常也总会因此投降的。因为这种事实本身就证明,这个大哥级的人物接受他投降时,是有足够诚意的;关键是,这更证明这个大哥级的人物,对他并没有难以去除的猜忌之心,否则,哪敢这样把命交给自己呢?

  当然了,例外的时候也会发生。因为对方一看大哥级的人物进入自己地盘。难免会想起鸿门宴的故事。总而言之,把这个大哥级的人物一刀砍翻在地,自己就有机会翻盘了。

  拿《三国演义》说事,难免会让许多有识之士感觉不上档次,我们再看看二十四史、甚至是看看《唐书》上的的内容。

  唐德宗杀回长安后不久,李泌决定孤身进入叛军控制的陕州军区,唐德宗当时就急了,因为你是我的左膀右臂,怎么可以随便进入那种险地呢?

  问题是,李泌坚持认为,现在陕州军区存在劝降的可能,以我的身份进入他们的地盘,以利害关系劝说他们,他们应该可以接受。换一个级别比较低的人,就不会取得这种效果了。宗说:“话虽这么讲,但朕正要重用你,宁可失去陕州也不能失去你,朕再让其他人前往算了。”李泌回答说:“其他人必定难以进入陕州。现在是事变的初期,众人心意尚未安定,所以我能够出其不意,威慑他们的邪恶阴谋。其他人犹豫不决,拖延不前,达奚抱晖有了成算后,那就不能前去了。”德宗同意让李泌前往。

  皇帝派军队和李沁一块进入陕州,李沁也拒绝了。因为我这样进入陕州,陕州军政大佬,肯定不会相信我们的诚意。所以,必须得我亲自去,还得是我孤身一个人进入。

  泌出潼关,坊节度使唐朝臣以步骑三千布于关外,曰:“奉密诏送公至陕。”泌曰:“辞日奉进止,以便宜从事。此一人不可相蹑而来,来则吾不得入陕矣。”唐臣以受诏不敢去,泌写宣以却之,因疾驱而前。

  最后,李泌就是孤身进入了叛军控制的陕州,用政治手段解决了陕州军区。

  事实上,在此前,郭子仪孤身到回纥军前劝说回纥站在大唐一边,也有类似的意思。如果用鸿门宴的思维,回纥人当时把郭子仪砍翻在地,大唐帝国就灭亡了。

  看到淮西节度使李希烈造反,宰相卢杞就说,以淮西节度使所处的地缘,他造反完全是一时鬼心窍的结果,所以我们派高级官员去劝说他,肯定能让他迷途知返的。并且推荐颜真卿去做这项工作。

  听到皇帝想让自己去劝说李希烈,颜真卿毫不犹豫地接受了!

  太多人的都认为这是卢杞是想借机除掉颜真卿。因为李希烈已造反了,颜真卿去劝说他投降,这不是去找死吗?

  问题是:如果颜真卿就因为怕死,就拒绝这种任务,颜真卿的一世英明岂不是都毁了?

  处于淮西节度使的地缘,李然烈跟着河朔、淄青四大强藩一块造反,多少是一种作死的选择。

  对于造反这种事,因为牵涉的利益太大,所以人们难免愿意去冒险,更愿意低估它的风险难度。

  从这层意义上,乐观的估计,颜真卿是有机会劝说李希烈投降的。

  如果是这样,颜真卿冒着生命危险进入李希烈的地盘,兵不血刃地让一个重要藩镇继续站在皇帝身后,那颜真卿的江湖地位肯定会更上一层楼的。

  可从悲观的角度来看,就是另一回事了。

  如果你是颜真卿,你会怎么选择呢?

  从理性的角度思考,显然是应该去的。问题是,基于本能、情感的考虑,显然是另一回事。

  处于当时的背景下,颜真卿可以拒绝执行这项任务。总而言之,这项任务太危险了,卢杞让我执行这项任务,就是想借机害我。再总而言之,故意拖延时间,就是不进入李希烈的地盘。

  如果颜真卿这样做,自然可以保全性命。问题是,这样的颜真卿,写在历史书上,还是我们看到的颜真卿吗?关键是,史书还会给他那样高规格的盖棺定论吗?

  中国历史上四大书法名家颜柳欧赵。颜可以排第一名,绝不是因为他比其它三个人出生得早,更不是因为他的书法成就明显高于其它三个人,而是因为他的人格魅力远远高于后面三个人。

  从这层意义上,基于的理性分析,处于颜真卿的位置上,最符合自己利益的选择,显然就是接受皇帝交给自己的任务。

  因为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代,一个人已活到八十多岁了,还能活多久?谁知道呢?

  说得再刻薄点,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代里,八十多岁的颜真卿就算小心翼翼地躲在最安全的地方,也有可能随时死的,毕竟年龄太大了。

  从这层意义上,颜真卿去李希烈那里,自然随时有可能死的;但是颜真卿呆在家里,同样也随时有可能会死啊!

  所以从理性的角度看,我们很容易理解那些白首将军,认为应该马革裹尸还的雄心。问题是,基于本能、情感的考虑,显然是另一回事了。

  基于理性的思考,一边是你盖棺定论,你将成为完美的英雄人物,但是你可能马上就会死掉;另一边是你盖棺定论会有很多污点,但是可以在人们的指指点点中多活两三年。你觉得,哪种选择是实现了所谓的利益最大化呢?

  如果单纯的基于利益考虑,有人认为多活两三年,比啥也强。我只能说,你对利益的考虑,就好像桌上放着一根肉骨头,还有一副绝世的美玉,你认为贪图利益的人,肯定会选择肉骨头一样。

  如果抛开短视的本能、卑懦的情感,相信谁也会认为,颜真卿的选择,是最符合利益最大化的。问题是,真的身临其境,有几个人能做到这一点呢?

  因为没有足够的信念,贪婪、恐惧的本能,卑懦、可怜的情感意志,肯定会让人选择退缩的。

  事实上,任何一个能成大事的人,无论所谓的好人、坏人,都会有足够的信念,绝不会简单的任由本能、情感去指引行动。因为任由本能、情感支配自己,肯定会变得非常软弱、可怜。

  颜真卿去劝说李希烈,有没有劝说成功的可能呢?显然是有的。

  中央政府劝说李希烈的说辞,绝不是纯粹的危言耸听,因为李希烈继续着叛军一边,就是有可能死无葬身之地的。

  更主要的是,即使劝说李希烈不成功,李希烈就一定敢杀颜真卿吗?也实在未必。毕竟杀害这样一个重量级人物,杀害这样一个受世人敬重的大佬,所承担的名誉损失实在太大了。

  就算颜真卿因此死了,颜真卿真的损失很大吗?从理性的角度,实在不大,甚至是赚大发了。因只有如此走到生命终点的颜真卿,才可以给自己的人生划一个完美的句号。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时代,一个人活到了八十多岁,最后用一种世人景仰,史书传唱的方式死亡,从追求利益的角度看,还有比这更完美的死亡结果吗?

  当然了,如果有人非要说,基于利益的考虑,一个人为了多活片刻,哪怕是在屈辱中多活片刻,毁掉一生的名节也是最划算的。那就当我啥也没说过。

你不知道的颜真卿,大书法家为何死于战场?

  颜真卿劝降李希烈的失败,意味着关东五大强藩开始联手行动了。

  对于关东五大强藩的问题,并不是让皇帝最头疼的问题。

  单从地域的面积来说,这种危机,自然比安史之乱还大。因为淄清、淮西节度使此时占据的地方,安禄山、史思明谁也没有真正占据过。

  问题是从实力上,他们显然不能与安史之乱相比,因为安禄山、史思明代表的叛乱力量,是一个有机的整体,而这五大强藩只是五个勾心斗角暂时达成共识的独立体。

  他们的这种联合,总会因为各种问题突然破裂的。如果这种乌合之众,也能产生巨大的力量,那秦国早让关东六国打败了。

  但是,此时让大唐皇帝最头疼的问题,就是钱!因为长期削藩下去,是需要天文数字的钱支持。

  而一说到钱,从来都是复杂。明末征辽饷,弄得天下一片混乱。现在唐德宗征收银子,也很快弄得问题都来了。

  其实,这是大唐藩镇问题难以解决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
  因为想削藩成功,就需要天文数字的银子说话;关键是,这只是初期投入,因为削藩成功后,还有长期的、巨大的费用等着你。

  但是事情发展到此时,唐德宗只能硬着头皮向前走了,因为不继续削藩,能怎样呢?接受关东四大强藩、甚至五大强藩称王的事实?这似乎已超越了大唐帝国可能接受的底线。如果削藩这样收场,岂不是等于补锅上的窟窿,把小窟窿补成了大窟窿。

  既然唐德宗还想继续向前走,就只能想办法搞钱了,因为这种漫漫无期的战争开始后,钱肯定会如同流水一样消耗,如果不把这个问题解决,削藩削到后来还是没有结果,地方强藩的气焰就会更嚣张了。

  免责声明:www.yesbaike.com只负责收集整本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!

【相关文章】

你不知道的三国历史,竟被《三国演义》欺骗了这么多年

盘点十位你不知道的外国作家奇葩八卦

白登之围背后的你不知道的秘密,汉军突围之后仍险些全军覆灭

你不知道的唐高祖,揭秘少年时期的李渊

你不知道的祖冲之,其实也是一位爱写文章的人

标签:颜真卿  唐朝  
THE END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yesbaike.com/view/7887.html

声明: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,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,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。

热点阅读